导航菜单
首页 >  初中历史初二历史 八年级上册同步基础教材教学网课丨  > 八年级历史上册(部编版)第9课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

八年级历史上册(部编版)第9课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

资源简介

第9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《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》要求:了解武昌起义,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。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,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三大历史剧变之一,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。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,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,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。辛亥革命后,新文化运动、五四运动相继爆发。因而在整个近代史中,辛亥革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。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,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,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,推翻了满清王朝,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――中华民国。本课共有二目,分别是“革命志士的奋斗”“武昌起义”。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:在孙中山的领导下,革命党愈挫愈奋、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,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,这些武装起义基本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,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,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。知道革命志士在武昌起义前发动的起义概况,了解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和结果,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。(唯物史观、时空观念)运用史料分析分析武昌起义爆发的条件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,认识辛亥革命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。(唯物史观、史料实证、历史解释)通过本课学习,了解革命党人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事迹,感受他们英勇抗争、不屈不挠、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。(历史解释、家国情怀)重点:广州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的情况。难点: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。八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,而且这个阶段学生好动、好奇、好表现,乐于在课堂中交流、表达自己的观点、看法和疑问,善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活动。本节课是一节综合新授课,目标是让学生通过“革命志士的奋斗”和“武昌起义”两目的学习,明确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,了解到在孙中山领导下,革命党愈挫愈勇,最终爆发武昌起义,继而中华民国才得以成立。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来临,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中侧重锻炼学生通过阅读影像材料的方法,通过创设话题与情境,供学生开展探索与思辨,在综合所获得的信息的基础上得出有依据的判断。对教材知识内容的复习与整理则作为课后作业交由学生分小组完成。【导入新课】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梳理,创设问题情境,提出屡战屡败根源何在?中国要如何自强?导入本课。(设计意图)通过史料创设问题情境,提高学生学习兴趣,引出暴力革命来进入本课。【整体感知】壹 风雨飘摇——辛亥革命的背景贰 烽火四起——革命志士的奋斗叁 红日初升——武昌起义肆 其道大光——辛亥革命的影响【解读课标明确目标 培育素养】【新课教学】【壹】 风雨飘摇——辛亥革命的背景问题探究:阅读史料,思考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?(设计意图)图文史料展示,引导学生分析出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包括政治上:民族危机加深;经济上:民族资本主义发展,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;思想上: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,三民主义指导思想,通过史料分析,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。【贰】 烽火四起——革命志士的奋斗问题探究:阅读教材第44-45页,说一说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前发动了哪些起义 (设计意图)学生自主学习,阅读归纳课本,整理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前发动的起义,并展示孙中山《〈黄花岗烈士事略〉序》“然是役也,碧血横飞,浩气四塞,草木为之含悲,风云因而变色,全国久蛰之人心,乃大兴奋。……则斯役之价值,直可惊天地、泣鬼神,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。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影响,学生独立思考,完成归纳总结,提高学生分析阅读归纳问题能力,史料实证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。素养提升:历史细节在最美好的年华,他们选择把自己当做祭品,用自己的生命去敲响苦难深重的古老中国的黎明钟声!这些革命志士有什么样的品质精神值得人们学习?(设计意图)学生通过刘道一、徐锡麟、秋瑾、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,这些年轻英雄的牺牲,感受他们热爱祖国、忧国忧民、百折不挠、勇于为理想献身……的精神,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。问题探究:结合表格和地图,说说革命党人武装起义的共同特点?(设计意图)学生通过地图和表格分析革命党人武装起义都集中在华南沿海地区,都失败了,进而展示史料,分析失败原因,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。【叁】 红日初升——武昌起义问题探究:观看视频,结合课本,梳理武昌起义的经过(设计意图)学生观看视频,阅读课本,梳理武昌起义经过,通过分析归纳,培养学生时空观念、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。问题探究: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之间是什么关系?(设计意图)通过时间轴展示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关系,明确辛亥革命广义和狭义之分,培养学生历史解释、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。知识拓展:黎元洪作为清王朝旧官僚,摇身一变却成为了革命党人的高阶领袖,这反映了革命党的什么问题?(设计意图)通过图文史料介绍黎元洪,进而分析出旧官僚成为革命党人高阶领袖反映出革命不彻底性,通过分析,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。【肆】 其道大光——辛亥革命的影响问题探究:阅读材料,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?材料一: 辛亥革命更以暴力推倒了帝制,代之以民国,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。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。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、天子、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。“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”成为一种时代意识。——陈旭麓《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》材料二: 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,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,男人剪辩子、女人放足、自由恋爱、神位被黜、洋货畅销、西学昌盛.....——张岂之《中国历史·晚清民国卷》材料三: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,从1912年-1919年,中国新建厂矿企业有470多家,新增资本达1.3 亿元以上,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。——《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》(设计意图)学生研读史料,分析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: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,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。拉开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,极大的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,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。 ②促使社会风俗发生新变化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,从而培养学生历史解释、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。过渡: 辛亥革命又有何局限性?辛亥革命……为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。但它根本没有打碎封建军阀和官僚的国家机器。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基础,更是原封未动。中国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。就这个意义说,辛亥革命是失败了。——金冲及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》(设计意图)学生四人一组,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: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性质,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。,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。革命党人英勇无畏、视死如归的精神至今仍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。请同学们选择一位感兴趣的革命党人,了解他为革命抛头颅、洒热血的故事。壹 风雨飘摇——辛亥革命的背景贰 烽火四起——革命志士的奋斗叁 红日初升——武昌起义肆 其道大光——辛亥革命的影响本课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,学生的参与度高,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,对辛亥革命有了一个全景式的认识。通过学习,对革命先烈们的精神品质有了深刻的认识,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,课下与几位同学说交流时,都反映革命志士的奋斗事迹,以及他们体现出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他们,启发他们思考很多问题,如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等,同时,本课是八上历史中重要的一课,同时辛亥革命是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,要真正理解其历史意义,需要结合辛亥革命前后 200 多年的历史,又牵扯到国体、政体的变化等抽象的知识有于学生的知识面与理解能力,加上后面几课的内容没有完全掌握所以对有些抽象的知识的理解,感觉没有完全到位,可以通过“学以致用——为孙中山先生写颂词“环节,课下让学生充分搜集材料,指导其深入探究,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。同时,本课是对学生教学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极好课例,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鲜活生动,但是距离学生的生活又比较远,如何更好地在本课中落实思想教育,其方式策略有没有更好的方式,可以继续探索。

展开

相关推荐: